即将洗牌的黎明 盈利成为物业企业新命题?

2014-09-18 10:08:2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中国,从一开始便是自深圳落地生根。
    在这里,有着1981成立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1991年成立第一个业主委员会、1993年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协会,以及1994年全国首个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等诸多全国第一。
    在这里,有着第一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物业管理公司中海物业,有着第一家赢得物业管理行业首次公开招标的物业管理公司万科物业。
这个新兴且潜力巨大的行业,在2014年迎来一次巨大的冲击———第一家从母公司独立分拆上市的物业管理公司彩生活,以其依托社区微商圈的商业模式和远超地产业务的盈利率,吸引了大量资本关注。
    一时间,此前还一直在为物业费上涨而努力的物业企业们愣住了:彩生活这个因为曾经放言零物管费可行而被斥为“异端”的同行,真的靠着“多种经营,增值服务”保证了盈利,还实现了上市的“白日梦”?
    于是,一个更让人纠结的选择摆在了物业企业,以及他们背后的房企面前:成本上涨的难题依靠母公司砸钱输血,一心一意为房企做好后勤服务?还是靠山吃山,追求盈利变身房企的现金奶牛?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从彩生活模式,到万科的第五食堂、万物仓,到金地的云服务体系,再到卓越的E +商务体系,有越来越多品牌物业企业开始尝试在基础服务之外打造增值服务品牌,将原来散乱无章的多种经营去芜存菁,其提升利润的效果同样立竿见影。
    根据彩生活公布的数据,该公司2011年和2012年,纯利润率分别为16%和22 .8%;而撇除上市开支的影响,2013年的纯利润率达29 .3%。而根据万科年报显示,作为业内服务口碑和缴费情况最理想的企业之一,万科物业2012年和2013年物业管理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为4 .71%和12 .19%。由此可见,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开始力推增值服务的彩生活和万科从中获益良多。
    然而,值得思考的一点是,彩生活的基础服务品质和口碑并未随着其盈利上扬和成功上市而得到明显改善;中海物业、万科物业、金地物业等稍显传统和保守的物业企业依然是购房者选择购买房产时的加分项。
    求变还是固守,物业企业发展重心的取舍权衡,再一次被摆上了台面。
    事实上,在商言商,追求盈利是每个公司的天性。但物业服务行业存在的必要性,根植于对物业设施的管理和对业主生活的服务当中,如何将盈利转化为更好的服务品质,恰恰是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能在这一轮的冲击和变革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同时,追求盈利也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此前依托于房地产开发这一主干的物业行业,完全缺乏退出机制,市场化的浪潮正在迅速瓦解这一状态。可以预见的是,在存量房远多于增量房的未来将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的物业服务企业,即将迎来市场洗牌。

相关热词搜索: